期刊信息
主办:天津市疾病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001-5914
CN:12-1095/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7113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期刊热词:
基础与应用
最高奖励1万元!贵州出台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月17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出台并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贵州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暂行)》。 其中,对提供有效线索,避免特
3月17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出台并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贵州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暂行)》。
其中,对提供有效线索,避免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或者根据举报线索查处特别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最高可获奖励元。
新闻发布会现场
《办法》旨在强化社会监督,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惩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环境健康,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办法》共13条,主要围绕制定依据、基本原则、举报方式、举报核实、有奖举报和无效举报的情形、奖励形式和奖励兑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广大群众可以通过电话、来信来访、互联网、微信平台等多种合法有效的举报途径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举报奖励的范围和金额
(一)举报11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给予100元奖励:
1、新、改、扩建项目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擅自开工建设的或违反环保“三同时”制度擅自投入生产的。
2、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擅自排污的。
3、纳入“散乱污”和燃煤小锅炉被关停、取缔后又死灰复燃的。
4、擅自停运、拆除、闲置或者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
5、已被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后,未完成整治目标任务擅自恢复生产的。
6、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不合格的(包括排放明显可视污染物)。
7、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实施修复,进行后期管理或使用的。
8、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活动的单位出具虚假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的。
9、在自然保护地内进行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等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
10、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或者被关停、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的。
11、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
(二)举报9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给予200-1000元奖励:
1、侵占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环境或者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环境破坏的。
2、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排放污染物,对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的。
3、擅自将危险废物交无处理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非法收集、贮存、转移、倾倒、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
4、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或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的。
5、利用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灌注等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
6、工矿企业在运营及拆除过程中不履行土壤污染防治义务的。
7、违法将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受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复垦的。
8、违规生产、销售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机动车或者非道路移动机械的。
9、其他情节较重的环境违法行为。
(三)举报7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给予1000-5000元奖励:
1、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造成生态环境规模化破坏的。
2、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化学品或者放射性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
3、非法转移、填埋、倾倒、贮存、处置危险废物或者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三倍以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人身危害的。
4、违法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各类固体废物的。
5、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
6、未经批准擅自处置或者丢弃放射源、放射性废物废液的。
7、排污单位拒不执行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期间停产、限产决定或者在应急减排措施执行期间偷排偷放的。
(四)对提供有效线索,避免发生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或者根据举报线索查处特别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奖励5000-元。
除物质奖励外,鼓励各地对举报人实施通报表扬、发放荣誉证书、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奖励。
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对举报人的奖励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照管理权限组织实施。对于符合《奖励办法》奖励条件的举报,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在调查核实后应及时通知举报人领取奖励。
文章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网址: http://www.hjyjkzz.cn/zonghexinwen/2021/0318/771.html